一個普通的小葫蘆最多也就賣10元錢,可是梁集鎮(zhèn)梁圩村的梁龍進通過自學手藝,制作烙畫葫蘆,讓小葫蘆身價大增,一只能賣到到數百甚至上千元。
葫蘆諧音“福祿”,在我國民間傳統(tǒng)工藝烙葫蘆中,手工藝人經常在葫蘆上用烙鐵烙上各種民俗圖案,賦予其喜慶吉祥的意義。這些葫蘆也深受人們的喜愛。梁龍進在朋友的啟發(fā)下,自學葫蘆烙畫的手藝,擴大生產,增加收益。
制作烙畫葫蘆要經過削皮、曬干、打磨、繪畫、烙畫、涂清漆等多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,都要嚴格把關。雖說現在有了機械作業(yè),葫蘆烙畫效率提高,可要制作出精品,還是要手工制作。因此,梁龍進一直沒有放棄磨練自己的烙畫技藝。經過多年的細心鉆研,如今,梁龍進的葫蘆烙畫手藝已經在梁集鎮(zhèn)小有名氣。每次舉辦鄉(xiāng)鎮(zhèn)民間傳統(tǒng)工藝作品展,總少不了他的葫蘆烙畫。
“春節(jié)前后、五一、十一黃金周,都屬于工藝品銷售旺季。我還會制作樂器葫蘆絲等一些葫蘆工藝品,這些都是過年廟會中非常暢銷的產品。”梁龍進說,中國的葫蘆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,而且在民間有著廣泛的文化底蘊,可以做成葫蘆文化產業(yè),將葫蘆的制作工藝和各品種的開發(fā)種植結合在一起,市場前景廣闊。
梁龍進說:“我始終沒放棄這個行業(yè),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人人都會享受文化娛樂,葫蘆工藝品一定會有好的前景。”
龔玉 報道